1618年,努尔哈赤公布了“七大恨”的告示,带着军队反抗明朝。在萨尔浒大战里,他集中力量,一个接一个打败明军,接着占领了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多座城池。1621年,努尔哈赤把都城搬到了辽阳。到了1626年1月,他攻打宁远城没成功,就转头去打觉华岛,并且打下了它。同年四月,他又带兵去攻打蒙古的喀尔喀五部。7月中旬,努尔哈赤身上长了毒疮,便去清河汤泉治病,结果在那里去世了,享年68岁。他死后,被追加了很多尊号,最后成了“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叫太祖,葬在了沈阳的福陵。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它最开始叫后金,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来,他的儿子皇太极在1636年把国号改成了“清”,并且在1644年带着军队进了山海关,把都城搬到了北京。清朝从努尔哈赤开始,到宣统帝溥仪结束,一共有12位皇帝,存在了267年,最后被民国给取代了。在清朝的时候,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变得更加团结和强大。清朝的皇帝们把蒙古的各个部落都统一了起来,还把新疆和西藏变成了自己国家的一部分,非常努力地保护着国家的土地和主权。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国的样子就完全定下来了。那时候,中国的人口超过了四亿,占了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国土面积有1316万平方公里。不过,到了清朝晚期1908年的时候,面积就减少到了1135万平方公里。
姓的由来
爱新觉罗家族分为宗室和觉罗两大部分,用来区分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族的姓氏,不过在满族的古老文献里,比如《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这个名字只出现过三次。关于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各种说法都不一样,有的还互相矛盾。学者们大多觉得,这是清朝皇室自己造出来的,好让他们的地位显得更高。爱新觉罗这个姓,在满语里,“爱新”就是金的意思。有人以为“觉罗”就是姓,但其实满语的“姓”是hala(汉语叫哈喇、哈拉),gioro是首领的意思。满族的姓有两部分,哈拉是姓,穆昆是代表亲戚关系的族名。爱新觉罗里,“觉罗”是姓,“爱新”是族名,就像汉族里的某个姓和某个家族一样(比如张姓的桐城张氏,翁姓的常熟翁氏)。除了爱新觉罗,觉罗这个姓还有其他分支,比如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都是从同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因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他们家族就成了大族,人们就用全名来称呼他们,“爱新”就成了姓的一部分。
皇太极的儿子建立了清朝,他学习汉族的制度,不再区分亲疏远的宗族,让爱新觉罗成了一个统一的姓氏。因为古时候女真族的宗族分支分得特别细,所以有了很多带觉罗的姓氏:比如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这些觉罗姓氏的前边一两个或三个字表示的是地方名或者身份,而最后两个字就是姓了。
《清朝皇室家谱》
《爱新觉罗家谱》是清朝时候编的一部很大的家族谱,也是中国现在保存得最全的王室家谱,整个家谱都很完整,没有断掉的地方。清朝最后一次修这个家谱是在光绪33年,也就是1907年。到了1915年,虽然已经退位的清朝皇室,还是让各地的皇族成员上报户口,准备再修一次家谱,这次修谱在1921年6月完成了。到了1935年,东北的宗室熙洽给溥仪皇帝上书,说想再修一次《爱新觉罗家谱》。第二年8月,溥仪就下了命令,修谱的钱从“恩赐款”里出,不够的部分再由同族人捐。这次修谱是由朴厚、钟继、溥瀛、斌碹、今松乔、庆厚这几个人负责的。他们除了重新整理、收集资料,还用上了以前各家族修的家谱。京津那边是由溥仪的叔叔载涛、载润负责,他们把各自家里的家谱正本送到了东北。这次修谱,除了统计到新的家族成员信息,基本上就是把以前修的家谱都汇总起来了。
爱新觉罗家族刚开始管中原那会儿,他们家族的孩子取名不按辈分来。到了康熙皇帝的时候,开始给儿子们的名字里加个“胤”字,就像康熙的儿子雍正,他叫胤禛。然后孙子辈就用“弘”字,再下一辈就用“永”字。康熙当皇帝六十年的时候,还跟乾隆聊起过爱新觉罗这个姓呢。
康熙问:“你晓得‘爱新觉罗’这四个字是啥意思不?”
乾隆说:“就是代表金子啦。”
康熙问:“那你觉得,这世上最值钱的是不是金子呢?”
乾隆说:“不对,最珍贵的还是仁义。”
乾隆皇帝那时候,他写了首诗,然后选了“绵”、“奕”、“载”这三个字给后代用。到了道光时期,又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期呢,又加了“焘”、“闿”、“增”、“旗”。1938年,爱新觉罗家族修家谱时,溥仪又加了12个字进去,就是“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就像那拉氏有好几个分支,比如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这些名字里的叶赫、乌拉都是地名,瓜尔佳氏也一样,有苏完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等分支。清朝的皇帝们为了区分血缘亲疏,把爱新觉罗氏分成了宗室和觉罗两类,还给一些有功的大臣赐了觉罗这个姓,比如纳木泰原本姓舒穆禄,后来就被赐姓觉罗,还有吴拜,他原本姓瓜尔佳氏,也被赐姓觉罗。清朝没了以后,皇室和觉罗的人就按照“隐、贴、显、改”的原则,把姓改成了金、肇、赵、罗、德、洪、依、海这些常见的汉族姓。觉罗这个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意思,慢慢就变成了远支,跟宗室区分开来,就像满语里外公叫goro mafa,外婆叫goro mama,外孙叫goro omolo,觉罗就是远支的意思。后来,觉罗就发展成了一个姓,gioro。关于爱新觉罗这个姓是怎么来的,有很多种说法,上面也说了,有说是满语“远支”的意思,但这个姓跟历史上的汉族政权没关系。还有种说法是,这个姓是从宋朝皇室赵氏那里来的,不过这个说法还没被证实。历史上,爱新觉罗氏出了12位清朝皇帝。
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宋朝的皇帝赵佶,也就是宋徽宗,的血统得到了确认。
在东北的后代“被赐姓为爱新觉罗”。
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家族直系的人开始姓“金”了,而那些被赐予姓氏的人则改成了“赵”姓。
爱新觉罗家族里头“分为三个派别”。
宋徽宗赵佶,生于1082年11月2日,死于1135年6月4日,他还有个名字叫宣和主人。他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从1100年2月23日坐到1126年1月18日。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也是书画大家,还创造了瘦金体这种字体。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个儿子,宋哲宗赵煦的弟弟,他的妈是钦慈皇后陈氏。他以前被封过遂宁王和端王。1100年,宋哲宗去世,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向太后就让赵佶当了皇帝,第二年还改了年号叫“建中靖国”。赵佶当上皇帝后想用新办法治国,可他重用的人像蔡京这些,借着这个名义做了很多坏事,国家就越来越乱了。他还特别想过奢侈的日子,跑到南方搜罗奇花异石运到汴京,还修了座“艮岳”。他还信道教,建了好多宫观,还自称“教主道君皇帝”。1118年,他设置了好多道教官职。1121年,他又在三京设了女道士的官职,道教制度就这么立起来了。那时候,农民起义特别多,像宋江和方腊都反了,北宋朝廷的日子很不好过。1126年,金兵打到了家门口,听了李纲的话,赵佶把皇位传给了儿子赵桓。1127年,赵佶和赵桓都被金兵抓走了。1135年,赵佶在黑龙江五国城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到了南宋绍兴十二年,他的棺材才被运回南宋,葬在了浙江绍兴的永佑陵。赵佶特别喜欢宫廷绘画,他召集了好多画家,办了宣和画院,还培养出了像王希孟这样的杰出画家。他还组织人编写了《宣和书谐》《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这些都是美术史上很重要的书。他自创的字体,大家现在叫它“瘦金体”。赵佶的艺术水平也很高,他的画比如《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等等,都是很有名的作品。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就是宋徽宗。
住在欧洲的、有着蒙古族血统的八旗后代博尔济吉特家的人说,宋徽宗在金国(就是东北那边)生了十七个孩子,这些孩子后来都跟金国的皇室完颜家结了亲,慢慢就形成了一个特别棒的八旗部落,还被赐了个新名字“爱新觉罗氏”。到了辛亥革命以后,正宗的爱新觉罗家就改姓“金”了,而那些被赐姓的就改姓了“赵”。根据我做的科学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我奶奶就是姓赵的爱新觉罗后人!
史书上写了宋皇室和金皇室有联姻的事儿。为证实这点,我专门跑到英国那个很有名的基因检测机构去查了查,结果让我非常惊讶,原来我有四分之一的汉族血脉呢。希望研究清史的专家们能继续深入探究!
我妈姓叶赫那拉,奶奶是爱新觉罗氏,但后来改姓赵了。我们祖上是宋朝皇室的后代。辛亥革命后,爱新觉罗家族直系改姓金,而我们因为是宋朝皇室赐的姓,所以改回了赵姓。前几年,我在英国做了个基因检测,科学证明我有四分之一的南方汉人血统。这都是有血脉为凭的!
有专家说,很多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其实是宋徽宗的后人。爱新觉罗家族还分三个小支,其中一支好像没了后代,就又领养了一个孩子。所以,总的来说,满族就像是个大杂烩的部落联盟!
博尔济吉特家族是八旗蒙古族里的重要一份子,他们一直对清王朝忠心耿耿,立下了大功。这个家族的成员都加入了八旗,打了好多仗,军事才能出众,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以此来报答爱新觉罗家族。八旗蒙古里主要是蒙古人,他们对提升八旗军队的战斗力特别重要,作用跟八旗汉军不相上下。为了让八旗蒙古更稳定,更好地为清王朝服务,爱新觉罗家族还让一些博尔济吉特家族的人加入了八旗蒙古。在清朝早期和中期,八旗中的博尔济吉特家族为中华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宋徽宗的后代里,真的有爱新觉罗这一支吗?
国内基因追踪方面的佼佼者,成都23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搞过基因方面的检测试验
基因检测的结果表明,“爱新觉罗家族并非赵宋皇室的后代”。
两个家族的老祖宗“在好几万年前就各过各的了”。
说白了,这根本算不上是“真正有来往的亲戚关系”。
只有那个被赐姓的家族,才是真正的赵宋后代。
所以,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会感到困惑,容易弄混淆。
大家以为清朝的皇帝其实是宋朝赵家皇族的后代。
宋徽宗被抓到东北后,又生了六个儿子和八个女儿,现在满族里有些人就是他的后代。
赵、佟、顾、伊、萨这些姓氏的人
黑龙江依兰有个地方叫五国头城遗址,大家也喜欢叫它“坐井观天遗址”,它是省级的文化保护地点。
现在被打造成了一个以“靖康之变”历史事件为主题的旅游风景区。
在辽朝时候,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的女真人,建起了越里吉等五个大部落,人们叫它们五国部。依兰是五国部里头的第一个城市——越里吉城,还是五国部开会的地方,所以大家都叫它五国头城。到了1127年,金朝灭了北宋,把北宋的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抓到五国城关起来,从那以后,就有了“二帝坐井观天”的故事传下来。
黑龙江依兰有个地方叫五国头城遗址,大家也喜欢叫它坐井观天遗址,这是个很重要的省级保护古迹,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旅游景区,讲的是“靖康之变”的故事。景区里有好多看头,像城门牌楼啊、坐井观天的牌坊啊,还有宋朝两位皇帝住过的地窖和后来住的昏德公赵府、重昏侯赵府等等。这些景点都做得特别逼真,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宋辽金那时候依兰的风貌,真的展现了依兰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坐井观天古迹的牌坊前,立着‘宋徽宗和宋钦宗’两座雕像。
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发生在1127年4月,那时金兵攻占了东京(就是开封),把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还有一大堆赵家皇族、后宫的妃子、大臣等三千多人全给抓走了,一路往北押送,东京城里不管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财物都被抢光了。据说《宋史》上说宋徽宗这人“不正经”,老婆孩子一大堆,在中国历朝皇帝里算是头号人物。书上说他有31个儿子,34个女儿。还有个《开封府状》统计说,靖康之变时,徽宗有封号的妃子、女官加起来有143人,没封号的宫女更是多达504人(也有说法是近万人)。这些人,在靖康之耻里,只要还能动的,都被金兵抓到东北去了。要说宋朝最能生的皇帝,宋神宗和徽宗肯定能排上号!
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两位皇帝被金兵抓住后,金太宗完颜晟给赵佶起了个称号叫昏德公,给赵桓起了个称号叫重昏侯。他们先是在地窖里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又搬到了专门给昏德公准备的府邸。崔淑妃原本是给徽宗服务的宫女,后来升为了贵妃,生了汉王赵椿和四个公主。乔贵妃呢,一开始是伺候徽宗郑皇后的宫女,后来也成了贵妃,还一直陪着徽宗到了五国城。
昏德公赵府和重昏侯赵府,是那种很传统的中国四合院民居。四合院嘛,就是四周围着房子或墙,大门一关,里面就像个小世界,封得严严实实的。院子中间那块地方,咱们叫它天井。所以说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故事,其实就是把他们关在这四合院里,外面啥也看不见,只能坐在天井里,抬头望着天。这里的“井”,可不是喝水用的水井哦,就是说的四合院里的天井。
五国头城里有个“徽钦二帝被困井中看天”的四合院老地方。
因为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突然决定把宋朝的两个皇帝和其他俘虏迁到五国城,胡里改路万户府完全没料到会有这么多人突然到来,住的地方都没准备好。所以,他们只好先把这两个皇帝和一百多名俘虏临时关在了女真人平时住的那种半地下的地窨子里。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会有“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说法。
皇帝被抓后,肯定没法再过舒服日子了,金人不会再给宋徽宗和宋钦宗好酒好肉好女人。宋徽宗写过一首诗叫《在北题壁》,里面写道:“整夜西风吹破门,孤零零的客栈里只有一盏小灯亮着。回头想想家乡在三千里外,往南看,连大雁都飞不过来了。”韩鹏写的《优柔寡断胆怯亡国的宋钦宗赵桓》里提到,宋徽宗受不了金人的折磨,把衣服剪成条做成绳子想上吊,但被宋钦宗救了下来,两人抱头大哭。之后,金人又把他们转移到了均州,这时宋徽宗病得很重,没多久就在土炕上死了。宋钦宗发现时,尸体都硬了。听说宋徽宗的尸体被放到石坑上烧,烧到一半就用水浇灭,然后把尸体扔进坑里。这么做是为了让坑里的水当灯油用。宋钦宗伤心得想跳进坑里,但被人拦住了,说活人跳进去水就不能当灯油了,所以不让他跳。
不过,逃过一劫的宋钦宗日子还是不好过。根据《大宋宣和遗事》的记录,1156年6月,金国的皇帝完颜亮让宋钦宗和辽天祚帝比赛骑马打球。宋钦宗身子弱,骑马技术也不行,很快就从马上摔了下来,结果被乱跑的马蹄子踩死了。两位皇帝在北方的悲惨生活,书上写得清清楚楚。但《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里却说,宋徽宗被抓到金国后,他的女人们又给他生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男八女”是他的亲骨肉,另外五个孩子则是别人的。
宋徽宗赵佶住在地下的屋子里。
文章里说的“六年”,其实就是1128年,那时候金朝天会六年,南宋是建炎二年。这话告诉我们,那时候被抓走的女人里,有的还怀着孩子呢,金人的残忍无情真是暴露无遗。这也让伊尔根觉罗氏里有些人自称是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后代这件事,听起来有点靠谱了。皇帝虽然没了,但那么多人里,有不少跟皇帝是有亲戚关系的,光宋徽宗的孩子就好几十个,金人也不可能把他们全都杀掉。
伊尔根觉罗,这是个满族的姓氏,有时候也叫宜尔根觉罗、民觉罗或者伊尔根。在满话里头,“伊尔根觉罗”就是说“老百姓”,就是普通大众的意思。要是按汉族的姓来说,伊尔根觉罗大多姓“赵”,不过也有人姓“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这些。根据《黑龙江志稿·氏族》的记载,“觉罗”据说是宋朝徽宗和钦宗的后代。这么一说,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就跟宋朝的皇族沾亲带故了,换句话说,宋徽宗和宋钦宗在东北那边有传下来的后代了。
姓氏就像是人们老家的标签,伊尔根觉罗这姓听起来像是“老百姓”,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全是普通人。在清朝,这个姓里有很多人都在朝廷里当大官,比如写了满族文字的拉萨哩、户部尚书科尔坤,还有礼部尚书之类的,都是这个姓的人。还有的专家觉得,他们里面可能有些满族大家族其实是宋朝皇家的后代。就像满文创始人噶盖的后代姓了“赵”,尚书顾八代的后代姓了“顾”,副都统萨哈岱的后代姓了“萨”,大学士伊桑阿的后代姓了“伊”等等。
在人类漫长的岁月里,姓氏可能就是咱们根源的唯一标记。祖宗的血液不仅在我们体内流淌,还体现在咱们的姓里。尽管一路上经历了不少悲欢离合,但生命在这片大地上始终延续不断。显然,姓氏就是咱们血脉的起点,不管是传说还是事实,都是咱们的故事,是生命的故事!
人工智能重新还原了清朝的开国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形象。
清朝最早被尊为皇后的是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
宋朝时,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后来被抓了俘虏。
在金国,他们又生了十多个孩子。
后来发展出了像伊尔根觉罗这样的多个姓氏。
后来,满族八旗中有个部落特别厉害,被清朝皇室赐姓为“爱新觉罗”。
宋徽宗在东北地区有很多满族的后代。
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家族直系的人改名叫“金”姓了,而那些被赐予这个姓的人也改成了“赵”姓。
通过检测爱新觉罗家族外孙的科学基因血统,可以得到验证。
这句话就像是老话说的“我姓赵,我自豪”的又一个证明。
羊城望族,瑶溪大姓,乃宋朝开国皇帝太祖三弟秦王的后代,已传到第35代,是光荣的军属赵氏家族汇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