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雅妮:
拿奥运双冠王那才叫棒
文/刘璐 图/受访者提供
在柏林跳水世界杯加冕湖北女子跳水三米板首位世界双冠王的昌雅妮,于11月上旬回国。在省奥体中心休整期接受本刊专访时,她对记者说:“要是拿了奥运双冠王,那才叫棒!”
# PART.01
加冕双冠 那一刻感到不可思议
10月下旬,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在德国柏林进行,昌雅妮与陈艺文搭档夺得了女子双人三米板金牌。在单人比赛中,昌雅妮以预赛第一的成绩晋级。决赛中,转播镜头追随着她轻盈的每一跳,入水时几乎没有水花,出水时的她,脸上除了挂着水珠,还有无比认真的表情。凭借高水平发挥,昌雅妮每轮都保持着领先优势,最终以363.75分获得了自己跳水生涯中第一枚单人三米板的世界金牌,陈艺文获得银牌。
记者问她,成为双冠王后,内心有什么感觉?
昌雅妮说:“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吧,以前总觉得金牌有点可望不可及。比赛中,只想着做好每一跳,把训练水平发挥好。其实,世界双冠王也没什么,国家队里这样的队员有好多。等哪天,拿了奥运双冠王,那才是最好的。”
陈艺文比昌雅妮大3岁,东京奥运会后成为梦之队三米板的当家花旦,双人跳两人是搭档,单人跳又是竞争对手,在柏林一战前,陈艺文从未被超越。
看比赛直播,她俩在双人跳中常有沟通,但单人跳中未见交流。这一回,是昌雅妮首次超越了陈艺文,后者有什么想法?记者问。
“她也挺高兴的呀,比赛一结束,我俩还是那样抱一抱,她说我们都很棒。双人跳需要配合,每一跳我们都有彼此鼓励或提醒,单人跳时,各自集中精力跳,不怎么关注别人的比赛,不需要交流。”昌雅妮说,她与陈艺文的友情很深,陈艺文像个姐姐一样帮助她鼓励她,是她的良师益友。
# PART.02
仓促备战 克服疲劳连续作战
世锦赛与世界杯同为最高级别的跳水赛事,大多不会在同一年份举行。柏林世界杯是国际泳联在布达佩斯世锦赛之后突然决定增加的,两项大赛仅间隔三个多月,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今年7月,昌雅妮出征世锦赛,收获了她参赛以来的第二枚双人三米板金牌和一枚单人铜牌。比赛结束后,昌雅妮跟随国家队返回上海进行疫情防控隔离。
“你什么时候知道要参加世界杯的?”记者问。
昌雅妮说:“我们正在隔离,突然听到马上要参加世界杯比赛,我们当时不信,觉得不可能这么快,也问了好多人,都说不知道啊,就没当回事儿。”
8月中旬,国家跳水队结束隔离返回北京,到了10月,参赛世界杯的日程确定。大赛之后,运动员都很疲惫,需要放松调整一段时间,再逐步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但世界杯赛的仓促出台,国家队已经没有时间调整,只能立即投入赛前训练。
昌雅妮说,大赛之后紧接着又开始备战大赛,确实很累,但也是一个难得的磨砺机会,大家都在克服困难,重新调动自己,在训练中把状态拉满。事实证明,中国跳水队是一支铁军,拖不垮打不烂,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 PART.03
扎根跳水 不断向远方延伸
2002年出生于仙桃的昌雅妮,有着白皙的皮肤、淡色的眉毛、高挺的鼻梁,通透明亮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光芒。她7岁踏入跳水馆,13岁叩开“梦之队”大门,14岁登上国际舞台。
儿时的昌雅妮活泼好动,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她小时候特别瘦弱,抵抗力差,虽然心疼女儿,出于让孩子强身健体的目的,昌雅妮的爸爸还是将她送到了李小双体操学校学习体操,那时昌雅妮5岁。2009年的一天,湖北省跳水学校教练欧爱江到仙桃选材时,看上了她。
对于要去省城生活和训练,昌雅妮感到陌生和害怕。“爸爸妈妈安慰鼓励我,答应每周都会到武汉看我,我就同意了。”到武汉后,先学游泳,再进行陆上训练,过了不久,昌雅妮进行了第一次“跳水”:登上跳板,直直跳进水池,她越跳越觉得有趣。就这样,昌雅妮在跳 水项目上“扎下了根”,这个“根”便一直向远方延伸。
2014年昌雅妮进入省队,师从名帅刘世明。2015年,13岁的她入选国家队,2016年便登上世界舞台,拿下国际泳联组织的系列大赛男女混合双人十米台金牌、女子双人十米台金牌。2017年,昌雅妮用半年时间完成了“由台转板”,并在世锦赛中与施廷懋夺得女双三米板金牌,之后又摘得天津全运会双人三米板金牌。2018年昌雅妮与施廷懋夺世界杯双人三米跳板冠军,之后夺得雅加达亚运会冠 军。2021年,昌雅妮与陈艺文搭档夺得东京跳水世界杯女子双人三米板金牌。
# PART.04
不留遗憾 拼尽全力的训练生活
训练中特别能吃苦,是昌雅妮给教练和队友留下的印象。训练中,她会根据自身训练情况主动加练,体能不行练体能,技术不行抓技术。她认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就憋着一股劲想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既然选择了它,我就一定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它,我不允许自己后悔。如果在赛场出问题了,我认了,我不后悔。”昌雅妮说。
昌雅妮也有累到筋疲力尽、几近崩溃的时候,教练和队医姚峰就会开导她:“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大姐姐施廷懋和陈艺文也会照顾这个小妹妹,总是会对她说:“你很棒,加油哦!”一路走来,昌雅妮很庆幸身边的人都在帮助她前进,但她也非常清醒,“我很幸运,有一天我希望自己能够足够坚强,独立的成长!”
谈起兴趣爱好,昌雅妮脸上又充满了稚气。和大多数小女生一样,瑞士卷、蛋挞、马卡龙等甜品是她的最爱,在压力大的时候,她会去面包店买上一堆甜品大吃一顿,当然少不了好喝的各式饮料。
甜品满足了昌雅妮的味蕾,读书充实了她的精神世界。昌雅妮在训练之余会看人物传记,尤其是运动员的成长故事,“我想同样作为运动员的我,有些东西可以产生共鸣,一本本人物传记,对我来说是精神食粮,时常传递给我鼓舞人心的力量。”昌雅妮说。
除了这些,昌雅妮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自己拍摄的美美的照片,有朋友戏称她为“被跳水耽误的摄影师”。今年,她奖励了自己一台单反相机,她希望带着这个伙伴记录身边所有美好的事物,见证她的成长。
摄影:昌雅妮
# PART.05
挑战极限 在伤痛中超越自我
“我的短板是身体容易受伤。有一次受伤我觉得好严重,但是我坚持打完了比赛。”昌雅妮说。
时间回溯到2021年5月,日本东京跳水世界杯。
在女子单人三米板半决赛中,昌雅妮做最后一个动作时,意外从走板上滑落入水,脚被划伤,大腿小腿拉伤,仅靠着前4个动作的得分,以第10名晋级决赛。
晚上,昌雅妮回到住处,瘫坐在床上,眼泪止不住地流,她觉得自己没办法比赛了。陈艺文坐在床边一直安慰她,直到她情绪稳定平稳入睡。第二天一早,昌雅妮找队医把脚重新包扎好,当时的疼痛,让她再度有了放弃比赛的想法。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她在开赛前一小时毅然决然地决定:要继续比赛。双脚缠满了厚厚的绷带,她站在了决赛的三米板上,现场的参赛选手都在感叹这个小姑娘的坚强。比赛开始后,她沉着冷静完成每一跳,并且高质量完成了前一天失误落水的动作5152B,最终收获一枚铜牌。
“其实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心中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可以的,我可以的!”至今,昌雅妮也没办法解释当时的决定,滑落入水的感觉刻在了心里,每次踏上跳板都要克服恐惧。但是对昌雅妮而言,所有的磨难都让她更加勇敢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去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是她心中坚守的信念。对于杭州亚运会的目标,昌雅妮说:“首先努力争取入场券,拿到入场券之后,那就一定是最高领奖台。”
专访结束后,省游泳跳水中心主任尹进波表示,昌雅妮这次取得个人的大突破,是她个人不断总结经验、敢于放手拼搏的结果,也是国家队精心培养的结果。她在单人比赛中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既更加有利于与陈艺文的双人比赛,与队友的良性竞争,也非常有利于促进两人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对国家队构成3米板的双保险十分有益。我们期待着她在亚运会、奥运会上创下佳绩。
-END-
来源|《湖北体育》杂志第23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